欢迎访问莱扶佑护工网

返回首页

联系我们

细心呵护,真诚服务

全方位的服务 让您的生活无忧

24小时咨询电话

13379244990

当前位置:
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
破解“一人住院全家忙乱”困境,“无陪护”病房需解决这些关键问题

发布时间:2024-12-28

浏览次数:62

住院陪护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,对于很多患者家属来说,亲自陪护没有时间,请护工花费不小,不知如何破解“一人住院,全家忙乱”这一困境。近期,福建、浙江、天津等地探索实施的“无陪护”病房服务,其利弊如何、能否在全国推广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

什么是“无陪护”病房?

所谓“无陪护”病房,并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,患者的医疗、护理和生活照顾,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。

实际上,“无陪护”病房并非新事物。早在2010年,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《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(试行)》中,就提出“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”。此后,国内部分医院曾掀起探索“无陪护”的热潮。

“无陪护”病房之所以会再次受到关注,是因其切中了当下的现实痛点。

目前,一线城市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护工价格是每天300元左右,高额的请护工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。相比之下,在一些医院的“无陪护”病房,费用一般在每天百元左右,比请护工的费用低许多。

据悉,目前医院里的“无陪护”病房多采用与第三方陪护公司合作的模式。在有的医院,一名护理员大约需要看护3-5间病房,每间病房有2-3名患者,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护理员配置。

推行“无陪护”模式后,病房只有患者和医护人员,医院的整体管理成本随之降低,还减少了院感的发生率。可以说,这种集约化的护理方式,对医院、患者、家属、护工管理等都有好处。

这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

少了“人头攒动”,病房秩序更规范了,住院环境更安静了,患者的住院体验自然可以得到一定条件的改善,同时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。

关键点一:并不是所有情况都真正适合“无陪护”模式

典型如幼儿、高龄老人、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,因身体状况、性格等原因,一来有一些特殊需求,往往是他人无法满足的;二来,如果完全脱离家属的陪伴,反倒未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。毕竟,家属陪伴,本身带有较强的情感诉求。这一点是很难由护工、护理员等旁人来替代的。

关键点二:无陪护”病房能否达到患者和家属的预期

 “无陪护”模式之下,意味着患者家属对于医疗过程的参与感直接下降,这也给医患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比如,一旦发生病人摔倒,或是其他突发事件,如何避免增加医疗纠纷,同样不容忽视。

关键点三:相应的护理成本是否大家都可以接受

“无陪护”病房并不是无人陪护,也不等于“无成本”陪护,家属需要缴纳专门费用给医院或第三方护理机构。尽管这种“无陪护”病房的照护费用,比专门请护工的费用要低很多,但在治病之外的这部分额外费用,对一些家庭来讲仍是不菲开支。

因此,综合种种现实来看,当前可以鼓励一些医院“因院制宜”地探索“无陪护”模式,但也要把握好推广的节奏。其前提条件,还是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。

比如,一些医院可以设立一定比例的“无陪护”病房,供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属选择。可以说,至少在一定时期内,它更多应该是一种补充性的服务选择,而不宜成为所有患者的“必选项”。

从长远角度看,“无陪护”成本是否可以统一纳入医保,相关陪护标准的完善进度等,也影响到社会对该模式的接受和认可程度。这些配套工作,也不妨随着各地试点的开启逐步展开讨论和推进。



出品 | 民生周刊(ID:msweekly)新媒体部
来源 | 央广网、新京报评论、极目新闻


13379244990

微信二维码